近日,一段拍摄于河南安阳太行山大峡谷的短视频引爆社交平台——镜头中,一条螺旋状绿色金属阶梯如巨龙般盘踞在百米悬崖之上,被网友称为 “通往天空的阶梯”。 这座名为“摩天筒梯”的设施高约88米,331级台阶,自2000年建成以来已运营近25年。其惊险的视觉效果与独特的设计,不仅让游客 “腿软”,更引发了对景区安全管理与生态保护的深度讨论 。
“原生态”设计:25年未变的登山挑战
摩天筒梯位于太行山大峡谷5A级景区内的王相岩景点,是连接桃花谷与王相岩的核心登山通道。景区工作人员介绍,筒梯建设之初便坚持 “原生态”理念,未安装电梯或拓宽通道,仅容一人通行的螺旋钢结构踏板与悬崖融为一体,成为国内罕见的垂直登山体验项目 。
与普通登山步道不同,筒梯全程360度回旋上升,游客攀登时需直面脚下深渊与头顶峭壁的视觉压迫。有网友形容: “仿佛在云端行走,每一步都像踩在心跳上。”尽管设计惊险,但景区强调,筒梯每年接受专业安全检测,并依据节假日客流动态限流, 25年来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。
社交媒体的“双刃剑”:从冷门到爆红的流量密码
摩天筒梯的走红,离不开短视频平台的助推。此前,这一设施因位置偏僻、攀登耗时较长,平日游客寥寥。然而,一段无人机拍摄的俯视画面——绿色梯身与暗黄山体形成强烈对比,螺旋结构宛如“天空之眼”——迅速收获百万点击量,网友纷纷留言“想去打卡,但怕半路哭出来”。
景区负责人坦言,突如其来的流量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为平衡体验与安全,景区已增派工作人员引导,并提醒游客根据体力评估是否攀登。一位来自四川的游客分享: “爬过重庆20层楼梯,但这里完全是心理和体力的双重考验,登顶后成就感爆棚。”
展开全文
争议与反思:网红景点如何“长红”?
摩天筒梯的爆火,也引发了对网红景点可持续性的思考。部分网友质疑: “仅靠视觉冲击能否留住游客?”对此,景区表示将坚持 “保护性开发”,保留原始登山体验,同时优化周边配套设施,如增设观景台与休憩区 。
旅游专家分析,类似摩天筒梯的 “险峻美学”景点,需在安全、生态与体验间找到平衡。其25年的稳定运营,正是基于严格的年度安全评估与游客容量管控,这或为其他自然景区提供借鉴 。
结语:是冒险,更是敬畏
摩天筒梯的走红,不仅是社交媒体的胜利,更折射出现代人对自然探险的复杂情结——既渴望征服险峻,又需心存敬畏。正如景区提示:“攀登前请量力而行。”这座“天空阶梯”的未来,或许正藏在每一次安全抵达顶峰的脚步中。
#太行山悬崖摩天筒梯走红#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